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金年会诚信至上: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03-07 13:04:11  作者:pSznSpZiGTMhDbJz
  宛政办〔2021〕32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   通  知   宛城区、卧龙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卧龙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9月5日   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   为加快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步伐,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南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绿化相关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满足城市健康宜居的要求,突出“以水润城、以绿荫城”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坚持“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统一规划、讲究实效”的创建原则,达到“净、绿、亮、齐、便、美、通、平、清”,在提高绿化水平上下功夫,在提高生态质量上做文章,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使南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生态为基,绿色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二)以人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广纳贤言,开拓创新,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规划引领。顶层谋划,合理布局绿化空间,指导城市绿化的科学发展,做好城市绿化、综合交通、水系、绿色廊道、历史遗迹保护等规划,建立、落实和完善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管理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范有序,构建稳固的城市生态系统。   (四)严格保护。严格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现有绿化成果,坚决查处违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行为,高度重视城市自然资源保护、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促进城市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金年会诚信至上   三、总体目标   根据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要求,按照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城市更新工程,科学规划、整体统筹,加强项目建设和整治提升,提高创建各项指标合格率,解决创建指标不达标问题。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公众环保绿化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引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迅速掀起创建工作新高潮,为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生态园林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1.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与各类城市绿地总量相适应,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定额标准制定,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及养护管理所需。   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科研能力。加大园林绿化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专业科研机构实力,完成园林绿化重要专业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积极性,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全面提高园林绿化科研能力和应用水平。   3.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制定、修整、补充、完善新的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指导城市绿化建设。   4.严格实施城市绿线、蓝线管理制度。落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和《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GB/T51163-2016)等现行法规、规范的要求划定绿线、蓝线。根据《南阳市城市绿化条例》,公布由政府投资建成确定为永久绿地的面积、位置、范围、管理单位、建设时间等,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园林绿化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违法占绿、毁绿行为的查处力度。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5.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根据《南阳市城市绿化条例》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宛政办〔2019〕47号),加强建成区绿地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验收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及检查考核等标准与规范;严格落实绿线管理、附属绿地设计审查及控制大树移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古树名木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   6.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专项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信息发布与社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施动态监管,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到2022年12月底前,实现南阳市数字化园林目标。   (二)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管理   1.实施城市绿廊绿道系统建设工程。根据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南阳市中心城区组团绿道规划,依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使绿道与绿网、水网、路网相连互通,充分发挥绿道低碳出行、水道自然生态、城市道路休闲的慢行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城区绿道、郊野绿道、公园绿道、水岸绿道等多种类型的绿道。在建设类型上,把体现生态景观的李宁体育园、南阳月季公园、南阳市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等串联一起,建设“生态型”绿道;把体现人文价值的卧龙岗文化园、张仲景文化园、“三馆一院”区域串联进去,建设“人文型”绿道;把体现郊野风光的世界月季大观园、麒麟湖风景区、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独山森林公园、兰湖森林公园等串联起来,建设“郊野型”绿道。   2.实施城市大公园绿地建设工程。提升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景观节点,打造集科普教育、湿地保护、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精品景观生态轴;建好卧龙岗文化园的同时,加快推进张仲景文化园、百里奚公园等大公园建设,均衡城区绿地配置,增加城区绿地面积,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   3.实施林荫路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在提高道路绿地率上下功夫,确保新建、改扩建道路的绿地率达标;在保持行道树良好生长的基础上,完善行道树配套设施,丰富行道树种类,着眼于“上档次、出精品”;在树种选择上,注重搭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形成纵横交错、沟通各城市功能区的完善的林荫路道路绿化系统。   4.实施立体绿化建设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强力开展立体绿化,要求单位、机关、居住区、公共设施区域、护坡桥涵等处进行立体绿化,增加空间绿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结合拆墙透绿、破硬植绿、拆违建绿等方式,填补绿化空白点,在立体绿化推广工作上,切实形成由点及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5.实施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工程。从我市园林绿化实际出发,在巩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园、游园、道路、公共设施绿地等进行全面改造、建设提升,着力解决绿量不足、景观不佳、专业绿化与社会绿化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一是按照功能化、观赏化、生态化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公园、游园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按照普遍绿化与重点路段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对市区所有适宜的主干道交叉口、分车带、渠化路口等节点进行升级改造。按照重点提升与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单位、小区绿化达标评比活动。通过增绿和提质并举,打造一批精品绿地,快速建成“设计风格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植物景观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二是实施绿地精细化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市区各类公园游园、道路等绿地管理,对行道树进行提冠、修整,全面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对绿化栽植密集区域的苗木进行合理移植,形成生态布局合理、林间疏朗通透的景观效果。同时,按照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修剪废弃物生态化再利用系统。三是科学指导、严格督促,促进社会绿化均衡发展。社会绿化涉及面广人多、工作难度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把控好绿化设计、审查、建设、验收、管理等关口。除专业绿化外,其他绿化要与文明单位创建挂钩,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奖优罚劣,从源头上确保绿地率不因城市建设而减少。   (三)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城市热岛效应控制。在城市规划上科学布局建筑组团和绿地,使城市具备良好的气流循环,确保热岛效应强度不高于2.5摄氏度。   2.加强空气污染控制。采取规范治理废气排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及饮食服务业废气排放总量和浓度,努力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3.加强噪声污染控制。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噪声污染。重点整治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噪声,对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新建城市道路,推广使用低噪音路面材料,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噪声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生物物种资源普查,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建立物种引进、驯化、应用、保育(护)机制,防止外来物种侵害,使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确保城市建成区内综合物种指数不小于0.6,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不小于0.9。   5.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合理编制湿地保护利用规划,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河道岸线自然生态化改造等措施,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6.加强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实施城市生态评估,制定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有效保护自然地貌、山体、植被、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域,促进城市与生态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四)开展城市节能减排   1.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施监管减排,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2.加强再生水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中水管网,在工业、绿化、市政公用以及河湖景观、农业灌溉等方面推广使用再生水,确保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推广污泥资源化利用。   3.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节约化石类能源消耗,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1.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违章建设、渣土乱倒、户外违章经营等整治力度,加强城市出入市口、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公园广场和车站周边等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对户外广告、城市立面整治力度,取缔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对既有建筑立面、配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影响街区风貌的附属设施进行拆除、清理或整修,恢复建筑立面原貌,全面提高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改善城市容貌。   2.加快供排水系统改造建设。提高市区供水能力,确保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加快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按照国家规范完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持续改进水环境质量。   3.加快实施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及利用。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以及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章规程等要求,规范垃圾处理场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抓好城市路网改造建设。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改造市区道路“瓶颈”路段,实施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依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城市容貌标准》等现行行业或国家标准,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路基、排水和其他设施在内的城市道路修整,彻底消除路面坑洼、碎裂、隆起、溢水以及水毁塌陷等现象,确保城市道路平坦、完好、畅通,市政道路完好率达到95%以上。   5.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完善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结合绿道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交通慢行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提高绿色出行分担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6.加强城市景观照明控制。加强夜景照明管理,严格控制亮度、照明均匀度、功率密度等指标。逐步淘汰低效能城市景观照明产品,除体育场、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外,所有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或景物的夜间照明严格按照照明规范进行设计,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   (六)创造良好城市生活环境   1.抓好城市更新改造。坚持规划为先,统筹兼顾、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与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2.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环卫、绿地等各类配套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打造良好社区生活环境。   (七)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1.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租购并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2.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市区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要按照有关要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设施使用状况良好,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自主、安全、方便通行。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建立平台,健全创建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召开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热潮。   (二)全面创建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全市各责任单位要针对创建薄弱环节和硬件指标,特别是否决项指标,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实施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加大市政基础设施、人居生活环境、城市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建设与管理,满足创建考核指标要求。完成问卷调查、技术考核、遥感测评及创建所有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申报迎检阶段(2023年1月—2024年6月)。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和总结,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逐项对照评估、查漏补缺、整改提高,确保全面达标。同时,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突出特色,高质量完成申报工作材料准备。   (四)迎接检查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根据国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考核专家组的检查安排,认真做好迎检筹备工作,周密布置检查线路和示范点,精心准备好迎接抽查的相关材料。充分利用现有媒体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介绍,充分展示南阳市在城市发展、绿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高标准、常态长效打造城市景观,呈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迎接国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的评审。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全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市直相关单位、各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分管负责同志负责落实,业务骨干具体承办创建相关工作。要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创建工作的责任人员,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创建机构成立情况及成员名单,要在2021年9月10日前上报市指挥部办公室;本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要于2021年9月15日前上报市指挥部办公室。   (二)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分工负责制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创建指标要求,分解自身任务,建立创建台账,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通报总结制度。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和工作目标的要求,加快推动工作开展,每周上报进度情况,每月总结工作内容。市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向市指挥部进行汇报。三是建立督查追责制度。市指挥部办公室要抓好督查考核,对照创建工作计划和节点任务,认真做好各责任单位的目标考核和综合排名。任务完成好、对创建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不能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创建工作会议上作表态发言,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资金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投入的积极性。市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各区政府(管委会)要保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任务分工和工作内容,每年8月底前制定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项目计划,编制预算,明确资金来源,上报市指挥部办公室,经市政府专门研究确定后,转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确保每年冬季和第二年春季绿化等各类项目的资金投入。   (四)宣传保障。一是广泛发动,凝聚合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既是推动城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市工程,又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我市有关创建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深入宣传创建工作的好思路、好做法、好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深入报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并对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不力、行动滞后的单位予以曝光。积极引导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使创建工作的政府行为成为政府、企业、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采用“多媒体、多途径、多载体”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全媒体参与、全社会推进的大宣传格局。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印发倡议书、宣传页,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主要街道、广场、游园、公园、商场等重点部位,采用宣传栏、展示板、二维码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利用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沿街单位(门店)LED显示屏、工地施工围挡等各类载体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率,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同创、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实现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   附件:1.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挥部名单   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挥部名单   指 挥 长:张富治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副指挥长:薄学斌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全新明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 鹏  市政府副市长   黄 钫  市政府副市长,执行副指挥长   石秀田  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陈英杰  市政府副市长   李德成  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李 璞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局长   王 兵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群林  市政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王书祥  市委编办主任   高 峰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张荣广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 鹏  市财政局局长   王 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赵 浩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郝以昆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余泽厚  市林业局局长   柴 钧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张富强  市水利局局长   秦守国  市统计局局长   郑文明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张清范  市教育局局长   吴 强  市体育局局长   高 岭  市公安局副局长   高贤信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刘 杰  市气象局局长   张 梅  市科技局局长   张国强  市民政局局长   王宛楠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畅建辉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马驰昭  市房产服务中心主任   朱清山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群山  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杨振中  南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宝锋  南阳师范学院院长   靖安猛  市园林局局长   杜 勇  卧龙区政府区长   樊 牛  宛城区政府区长   杨新亚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孙大明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   李冠淑  官庄工区党工委书记   李笑非  鸭河工区党工委书记   王 征  国电投南阳热力公司总经理   李 莉  北控南阳水务集团公司总经理   吴加新  南阳供电公司总经理   魏际洲  中国移动南阳分公司总经理   陈世刚  中国联通南阳分公司总经理   石 辉  中国电信南阳分公司总经理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局,高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组成人员职务如有变动,由新任相应职务人员自行调整,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南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标准及任务分解